AI赋能教学研究,问题激发高阶思维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学校教育该怎么办?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从AI赋能教研切入,努力探索一条传统优势与数智技术结合的“人机协同”新路。

IMG_3326

基于学校AI课堂教学诊断平台对全校212节课数据的问题分析,2024年6月11日在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主题为“课堂提问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AI赋能课堂诊断项目组”策划,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和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共同承办,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各成员校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参加学习。

 IMG_3382

 现场活动前,数学教研组搜集资料,提前对课堂提问和高阶思维相关知识展开学习。两所学校备课组按“三一一”(三解读、一设计、一诊断”)要求,围绕主题开展备课。

IMG_3349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高梦雪老师和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李偲老师同课异构一年级数学《填数游戏》一课。

IMG_3332

高老师的课提前录制,AI提前分析,老师们在平台利用碎片时间提前观看。教学在导入环节通过绘本故事引出填数游戏,并提问:“听了游戏规则,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环节通过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填数游戏的规律,如:“为什么从这两个位置开始填?”提升和拓展环节设计了挑战性问题,如:“哪位小侦探能推理出游戏规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IMG_3366

李老师现场执教,AI同步录制和分析,同时观课组老师进入课堂开展实证课堂观察。李老师以数学书中我们最熟悉的淘气和笑笑两位人物“玩游戏”的形式引入本次课题,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整堂课贯穿“逻辑性地完整推理”的数学理念,在丰富的活动引导孩子们自主讨论、探索填数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同时,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也体现了高阶思维,激发了孩子们应用、创造、分析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IMG_3363

 议课环节,首先是观课组围绕时间计量、单生应答、学生游离投入、合作状态、学习任务观察、问题、典型课堂问题、作品分析等方面展开课堂观察汇报。

未命名

 随后,王悦阳老师结合AI系统针对两堂课中的高阶思维培养情况展开诊断报告解读分析。

IMG_3396

AI诊课系统从教师综合能力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课堂思维培养分析、教学执行度分析五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数据化采集和多维度多形态分析,伴以视频切片佐证。王老师熟练的介绍帮助老师们快速了解了智能平台的功能框架,之后重点结合教研主题,对系统数据中两位老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答问、反馈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两位老师课堂均关注了以问题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但是两位老师在“高阶思维占比、学生单生回答与集体回答占比、追问和转问占比”三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存在互相学习的空间。

IMG_3411

 随后的教学反思和改进环节,两位老师根据观课组的发现和诊课平台数据揭示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性反思。

IMG_3417

 活动由龚启成副校长总结。龚校长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及其团队认真的研究态度,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中肯的点评。

IMG_3423

 随后,以“实证”和“协同”两个关键词,重点对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教研模式如何有效开展的问题进行指导。“实证”是提高学校教研实效性的科学路径,无论是主题的确定,还是工具的开发、优点的提炼、问题的发现改进,都必须讲证据,不能只是凭借经验说话。实证包括现象及其背后的数据。也就是说,质性证据和量化证据都应该纳入我们教研的视线;“协同”就是回答如何更好的寻找证据的问题,这一个问题在智能化时代有了一个基本回答——“人机协同”。那么,人做什么,智能设备做什么?如何“协同”?这就是本次研讨的一个重要意义,已经初步有了一些答案,答案就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双流实小构建的新型教研模式里边的几个关键词。实小长期探索和坚持的“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教研方法可以借鉴,它基本解决了“人”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人还决定着怎么用工具的问题。AI诊课平台介入教研的多个环节,尤其是他的不断自我迭代更新,使其越来越显示出“机”的优越性。但是,通过今天的观察,“协同”还不够,“证据”使用还不足。这些问题也是重要的收获,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在我们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本次集团教研活动,既是聚焦主题的学科教师专业研究活动,用两节课校本教研的时间,参研教师对高阶思维以及如何设计和运用课堂问题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是学校AI赋能的“三段四环”新型实证教研模式的成功践行。这一活动,为学校项目组优化教研模式的未来研究明晰了方向,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和双流实小教育集团各校整体信息化走向纵深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
© 200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 蜀ICP备11001041号-1 技术支持:双扬科技